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
在浩瀚的法学海洋中,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公共权力运行的航道,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对于法科学生及法律从业者而言,“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不仅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更是深入理解行政法精髓、提升法律实践能力的关键。本文将从试题类型、解题技巧及案例分析三个方面,深入探讨这一法学领域的试题,旨在帮助读者在考试中游刃有余,于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
一、试题类型概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理论题与实务题两大类。理论题侧重于对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行为分类、行政诉讼程序等基础知识的考查,通常采用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形式,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并理解相关概念与理论。实务题则更加注重法律应用与实践分析,如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行政行为或行政诉讼案件进行法律定性、合法性审查及责任判定,考察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法律思维。
二、解题技巧解析
面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掌握有效的解题技巧至关重要。首先,要熟悉考试大纲与历年真题,明确考试重点与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案例阅读与分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再者,培养良好的法律逻辑思维,学会从法律角度出发,条分缕析地分析问题,避免陷入主观臆断。最后,模拟考试环境进行练习,提高解题与准确性,确保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三、案例分析实践
案例分析是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中的重头戏,它要求考生不仅能准确识别案件中的法律关系,还能依据法律规定作出合理的判断。以一起行政处罚案件为例,考生需先明确行政处罚的主体、对象、依据及程序是否合法,再分析处罚决定的合理性、必要性及比例原则是否得到遵循。在此过程中,考生还需注意行政裁量权的行使是否符合法定目的,以及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剖析,考生不仅能够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在实践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法律素养的全面提升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培养法律人的专业素养和法治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法律伦理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坚守公平正义的原则。同时,关注行政法领域的前沿动态,了解国内外行政法制改革与实践的最新成果,拓宽视野,增强法律意识。此外,积极参与法律实践,如实习、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活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作为检验法律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标尺,其价值远不止于分数本身。它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理论与实践,引领着法律人不断前行。通过深入学习与实践,我们不仅能够掌握行政法的精髓,更能在法治的道路上,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守护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愿每一位法律人都能在行政法的广阔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自考行政管理专业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根据全国考办函《关于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管理系统中处理考委[2013]3号文件要求停考“民法原理与实务”等10门课程相关问题的通知》要求,2015年,将行政管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中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00923,7学分)调整为行政法学(00261,5学分),行政管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总学分调整为69学分。请各有关单位及时告知考生,做好课程考试准备工作。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 D) 4-60
A.民主集中制 B.集体负责制
C.合议制 D.首长负责制
2.下列属于授益性行政行为的是(B ) 10-197
A.行政确认 B.行政给付
C.行政复议 D.行政征收
3.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这种权属纠纷解决方式属于(B ) 15-266
A.行政调解 B.行政裁决
C.行政仲裁 D.行政处分
4.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上诉期限是( A) 29-538
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5.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和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C ) 9-151
A.地方人民政府作出解释或裁决 B.部委作出解释或裁决
C.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裁决 D.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或裁决
6.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是(B ) 28-503
A.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可诉 B.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成立
C.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合理 D.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7.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应当予以(C ) 17-294
A.变更 B.重做
C.撤销 D.维持
8.在我国,行政监察的对象是(C) 20-340
A.公民、法人和组织 B.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C.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 D.涉嫌违法犯罪的组织或者个人
9.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连续2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将被(B) 6-99
A.开除 B.辞退
C.惩戒 D.调离
10.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复议申请后,作出复议决定的期限是(B) 21-369
A.30日内 B.60日内
C.90日内 D.180日内
11.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是( B ) 24-440
A.检察监督原则 B.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C.司法审查原则 D.独立审判原则
12.行政补偿的产生是因为( A) 23-403
A.合法的行政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失 B.不当的行政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失
C.违法的行政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失 D.过错的行政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失
13.在我国,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 C) 2-31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各部委
14.一事不再罚原则的适用是指(C ) 13-233
A.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的行政处罚
B.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罚款的行政处罚
C.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的行政处罚
D.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罚款的行政处罚
15.行政诉讼变更判决适用于(C) 31-564
A.行政许可显失公正 B.行政裁决显失公正
C.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D.行政强制显失公正
16.在下列情形中,应列入行政赔偿范围的是(B ) 22-377
A.某高压电设置不当致人死亡 B.某公安机关将某人错误拘捕10天
C.某镇政府征收500亩农田 D.某执法人员执法中将小商贩打伤
17.对行政裁判案件的执行,原则上由(C ) 32-585
A.基层人民法院受理 B.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C.第一审人民法院受理 D.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
18.行政主体对于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享有(A) 16-276
A.优益权 B.受偿权
C.豁免权 D.处置权
19.对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B ) 19-326
A.改变 B.撤销
C.改变和撤销 D.确认无效
20.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其一审管辖法院是(B) 26-474
A.基层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专门人民法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行政关系主要包括(ACBE ) 1-8
A.行政管理关系 B.企业、法人等组织的内部行政管理关系
C.内部行政关系 D.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E.行政救济关系
22.在受到执法人员的不利处理时,行政相对人享有(ADE) 7-107
A.陈述申辩权 B.知情权
C.拒绝处分权 D.申诉权
E.请求赔偿权
23.下列属于不可诉的行政行为有(ACD) 25-449
A.行政处分 B.行政处罚
C.行政调解 D.行政仲裁
E.行政合同
24.在我国,间接行政强制的种类有(CD) 14-250
A.警告 B.罚金
C.执行罚 D.代执行
E.抵缴
25.关于行政许可,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B) 11-201
A.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
B.行政许可是授益性行政行为
C.行政许可要符合比例原则
D.任何规范性文件都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E.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可以自主转让
26.行政行为的特征有(ABCDE ) 8-111
A.服务性 B.从属法律性
C.裁量性 D.单方性
E.强制性
27.行政救济的种类有(ABCDE) 18-310
A.行政复议 B.行政诉讼
C.行政赔偿 D.行政补偿
E.信访制度
28.在我国行政征收的类型有(AB) 12-219
A.税收 B.排污费
C.机场建设费 D.五险一金
E.滞纳金
29.在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有(ABCDE) 9-147
A.国务院 B.国务院各部委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较大市人民政府
E.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
30.当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组织、企业或事业法人在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时,他们的法律地位体现为(ABC) 5-83
A.具有与行政主体相同的法律地位
B.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授予的行政职权
C.对其所行使的行政职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D.在不行使行政职能时也享有行政权
E.具有行政诉讼被告的主体资格
请高手回答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判断题答案?
三、判断题
1.我国行政法有统一完整的一部法典。(A. 错误 )
2.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总称。(B. 正确 )
3.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称为行政关系。( A. 错误 )
4.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必须有相应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同时有相应的行政法律事实发生,两者缺一不可。(B. 正确 )
5.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A. 错误 )
6.行政法律事实可以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B. 正确 )
7.宪法是行政法的根本的法源。(B. 正确 )
8.由于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所以行政法与刑法的界限并不明确。( A. 错误 )
9.行政法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B. 正确 )
10.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A. 错误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 2025-06-23江苏省选调生报名
- 2025-04-09免试入学的大专?
- 2025-04-06现在的热门专业
- 2025-07-04天津医科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南京医科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
- 2025-04-07郑州轻工业学院分数线
- 2025-04-152024高考数学难不难—20214高考数学
- 2025-03-21陕西省普通话报名时间
- 2025-03-23法律顾问考试报名
- 2025-04-08浙江高考查询
- 2025-04-05(2024全国高考数学)2024年高考数学
推荐文章